
宁夏口弦
由于生活在宁夏的回族人口较多,分布较广,所以回族中很多具有悠久传统的民俗文化就得以完好地保存和继承下来。其中“口弦”和“花儿”最为著名,“口弦”是回族比较常见的乐器之一,俗称“口琴子”,它分竹制与铁制两种:竹制的长度大概有三寸左右,靠扯动上面的丝线来发音;铁制的长度是一寸半,靠拨钩发音,一般民间常见的“口弦”多以竹制为主。“口弦”主要流行在宁夏的西吉、海原、固原一带的回族妇女中间,这些回族妇女为了美观,往往在口弦的两端系上丝穗、珠子等作为饰物,并贴身收藏。
“口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民族乐器,它更是回族妇女情感的寄托,在冬夜或夏日的黄昏,她们围坐在暖炉旁边取暖或在树荫下歇凉时,往往会用弹“口弦”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彼此之间相互对弹,既象是对歌,又象是谈心。“口弦”那柔美深沉、节奏多变的音调,有的欢乐明快,如“雀舌头”,似枝头鸟雀,欢噪晨晖 ;有的压抑沉郁,如“檐滴水”,似秋雨连绵,如泣如诉;有的朴实无华,如行走在沙漠中的骆驼佩戴的驼铃,伴随着驼队一路“叮咚”。
弹“口弦”时,通过坐、站、走各种不同动作,用上身的妩媚摇摆和胯部的扭动以及脚步的悠闲轻盈等,来以此自娱。同时,弹奏“口弦”也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恋的一种独特方式。现今,随着宁夏大力推广民族文化,“口弦”作为一种重要的回族乐器,已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演奏技艺,头戴盖头、手弹口弦的回族妇女已被公认为宁夏回族的形象大使。